胡勇波是安徽農業大學學生,前不久跟著老師一起到安徽省臨泉縣開展暑期“三下鄉”實踐。本以為只是到農村看看農情、長長見識,沒想到一路上都被“火急火燎”的問題所包圍。
剛到合作社,帶隊老師高俊山和負責人沒寒暄幾句,就被拉到地里?!敖衲隁夂蛴悬c異常,高溫多雨,病蟲害比較厲害,可咋辦?”高俊山翻看了幾株葉子,把胡勇波幾個人喊過來,“你們看,這就是典型的黑莖病,有啥解決辦法?”
胡勇波和同學面面相覷,答不上來。高俊山跟合作社負責人講了幾句,安排人去及時處理,負責人從一開始的“眉頭緊鎖”變成了“笑容滿面”。
一上午的時間,他們基本都是在解決問題中度過的。午飯時,胡勇波跟高俊山小聲嘀咕,“高老師,他咋這么多問題,您要是不在,我們可就抓瞎了?!?/span>
第二天,大家正在參觀另一個中藥基地,村里一位老大娘跑過來,拽著胡勇波就問,“小伙子,聽說你們是農業大學的,快去幫俺看看桃子生啥病了?!?/span>
胡勇波剛搭話,“大娘,我們是學生物科學的,不研究桃子?!备呖∩今R上接過話來,“老人家,別急,桃園有啥問題你說說,我找學校園藝學院的同事幫你解決?!?/span>
胡勇波甚至覺得老師有點“管閑事”,啥都能跟鄉親接上話茬兒。路上,高俊山語重心長地說,“咱們來就是解決問題的,絕對不能說‘不’。咱們解決不了,可以讓學校其他專家幫忙,老百姓可不管你是哪個專業的,只知道你是農大來的?!?/span>
一個多星期下來,天天頂著大太陽汗流浹背,胡勇波卻覺得這一趟很值,“學農業確實不容易,必須要到農村真刀真槍地練,不然學到的都是‘三腳貓’的本事”。
胡勇波的這段經歷和感受,對安徽農業大學3400多名學子來說,可能有些共鳴。今年暑期,該校共組織24支鄉村振興專項團隊、12支校級重點團隊、67支校級團隊和162支院級團隊,深入田間地頭、山林湖泊、魚塘羊場,開展理論普及宣講、科技支農等活動,觀察國情。
和以往不同的是,今年學校為每支團隊“標配”了一名農業專家、一名思政工作者。據安徽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張慶亮介紹,學校提出了“強農先鋒、社會英才”的人才培養目標,一方面讓學生深入生產一線,把課堂知識轉化為強農興農的本領;另一方面,通過投入社會大課堂,砥礪學生學農愛農的情懷。
于是,265位農業專家、3400多名學子臨時結成“農業幫幫團”,走進1300多個村莊、企業、合作社,在鄉村振興大舞臺演繹青春風采。
該校林學與園林學院研究生梁志在滁州龍亭口林場調研發現,薄殼山核桃產業在當地已初具規模,但防治病蟲害壓力很大?!鞍唿c喙麗金龜比較猖獗,老百姓基本上還是沿用傳統的防治辦法,生物防治、生態環保的理念還不行?!眮碇?,在導師張龍娃的指導下,團隊準備了一些誘蟲燈、誘捕器,免費送給了農民,不僅指導了使用方法,還普及了生物防治、綠色環保的理念。
在該校團委書記武曉蓓看來,“問診”農業生產問題的同時,也是在“把脈”學校人才培養?!爸挥姓嬲叩揭痪€,才能弄清楚我們的培養目標和‘三農’需求是不是相吻合?!?/span>
該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張志平對此也是深有感觸,他專門抽出時間,跟著學院的幾個重點團隊跑了幾天,一直“偷偷”觀察學生的表現?!凹扔行老驳牡胤?,也有一些問題?!?/span>
“測繪家鄉圖”團隊中幾名測繪工程專業的同學,使用無人機非常嫻熟,大家相互配合,短短幾天就對靈璧縣韋集鎮陳圩村完成了測繪,制作了陳圩村區域規劃圖。不過,也有讓人覺得“隱憂”的地方,經過大量的實踐教學,00后的動手能力很強,“但知識面還有點窄,現代農業也是體系化的產業,單純一個專業方向很難解決老百姓遇到的難題?!?/span>
據張志平觀察,學生和鄉親們的交流有些問題,不僅是語言關,看待問題的方式也有很大差別?!斑@些年輕人以后都要投身到農業一線中,對農業的執著、對農民的情感還要加強,不僅專業課老師要發力,我們思政工作者也要同向發力?!?/span>
“‘三下鄉’活動決不能‘興師動眾去、雙手空空來’,農業大學的學生必須要走入鄉村、走近農民、感知鄉土中國。老師帶領學生到農業一線找真問題、謀真學問,讓田間地頭來檢驗人才培養的質量?!睆垜c亮總結道,學生們在酷暑汗水中,感悟當代青年的責任擔當,只有這樣,“強農先鋒、社會英才”的培養目標才會順利實現。
來源:中國青年報